多地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
(相关资料图)
央视财经报道,近日,山东、湖南、江西等地陆续落地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骨科脊柱类中选结果,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落地降价后的中选产品,其余省份也将于5月底前陆续开始执行。此次集采相关产品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据了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科退行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近年来,集中带量采购聚焦骨科类耗材,实现了骨科类耗材三大领域的全覆盖,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挤压虚高价格水分,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宜的骨科耗材。
具体来看,骨科高值医用耗材主要分为关节类、脊柱类和创伤类三个领域。我国一年关节置换类手术约60万台,脊柱类手术约100万台,骨科创伤类手术约100万台。此前,人工关节的集中带量采购从原来的3万元—5万元下降到了5000元—7000元左右,目前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的关节置换手术都采用了集采中选产品;河南省牵头开展了12省份的创伤类耗材的联盟采购,未参加联盟采购的省份也对标联盟省份的中选价格开展了价格联动,骨科创伤类耗材的价格回归了合理的水平;此次脊柱类耗材集采落地,实现了骨科类三大领域医用耗材集采全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国家医保局还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开展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并落地实施,适时推进新批次药品集采。规范国家组织集采药品协议期满接续工作,指导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牵头开展联盟接续采购,鼓励同一品种由多家企业中选,促进价差公允合理。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做好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参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价格专项调整的做法,优先调整与脊柱类耗材集采相关的手术价格。
从行业情况来看,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相关上市公司受到不小影响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例如,大博医疗(002901)主营业务系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脊柱类植入耗材、口腔种植类植入耗材等。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34亿元,同比下降28.09%;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9221.90万元,同比下降86.30%。公司表示,在集采“提速扩面”的总基调下,骨科耗材带量采购范围持续扩大,对高值耗材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集采带来的行业变革,公司将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立足骨科,推进医用高值耗材领域多产品线发展。
再如,2022年三友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主要产品脊柱类植入耗材实现收入5.38亿元;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增长2.38%。谈及集采影响,公司阐述,报告期内,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公布,公司主要产品在本次脊柱带量采购中全线A组中标。这是脊柱类耗材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的集中带量采购,公司将凭借本次集采中标和疗法创新研发进一步开拓新增入院,增加医院手术量,全面提升公司市场覆盖率,带动公司疗法创新产品在相关医院的销售。
行业未来会呈现何种趋势?研究机构纷纷给出观点。光大证券此前发布研报认为,自支架续约、骨科国采等政策陆续推出后,可以看到招采规则的制定趋于审慎,“唯低价中标”不可取,对企业来说,稳定可控的质量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也将成为集采中标的重要考量。
“此外,我们也看到2022年以来在药耗的集采中,创新产品如创新药、创新医疗(002173)器械仍受到政策的扶持,常规集采之外,政策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留出空间。我们建议顺应行业变革过程中的转型和挑战,基于政策引领的方向,重点关注差异化/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械,此外也建议关注由传统仿制药积极转型创新的龙头药企。”该机构表示。
湘财证券在3月份的一份行业点评报告中指出,在涉及民生的医疗领域集采将继续常态化,并将逐步从药品向器械延伸,建议短期规避有集采压力的相关品种。从边际变化看,自2018年开展集采以来,当前已经进行了七批药品集采,覆盖294种药品,集采药品价格降幅趋缓,且政策明确表示创新药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难以实施带量采购,北京DRG支付也将兼具创新、临床获益、且对DRG按病组支付标准有较大影响的创新药械及诊疗产品,可以独立于DRG付费模式之外等都已经表明集采当前已边际缓和且“创新”仍是主旋律,建议关注创新产业(300832)链医药外包服务产业。
中信建投(601066)在4月中旬的《集采后医用耗材企业转型案例研究》研报中认为,市场对于耗材集采常态化进行已有预期,且随着集采规则的持续优化,悲观预期边际改善。短期来看,集采对部分高值耗材公司收入利润可能带来一定影响,部分领域价格未触及出厂价或对出厂价影响有限,同时集采可能有助于中标企业加快入院进度。中长期来看,集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