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相关资料图)
你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样,其实从日常的沟通交流就能看得出
周末带女儿去吃自助餐时遇到这样一幕
只见,隔壁桌的一家三口还没入座
妈妈就对着爸爸嚷嚷说“怎么还不带孩子去洗手,一天到晚,你除了玩手机还会干嘛”
被嚷嚷过后,爸爸有些不情愿地拉着旁边的4岁儿子去卫生间洗手
特别是吃饭环节,本来是温馨的干饭时刻又因为“洗手”掀起争吵:
妈妈:“这怎么回事,洗完手为什么不知道擦干一下”
爸爸:“我擦了”
妈妈“你摸摸这湿漉漉的手,真是懒人干懒事”
爸爸“我都说擦了,那孩子总是动来动去,我有什么办法”
妈妈“哦,你还有理了,连个孩子都看不住,说出去也不怕笑话”
爸爸:“你行,那就你来吧”
…
而旁边的男孩呢, 大概率 是担心负面情绪会发泄在他的身上,所以一直在闷头干饭
尤其是吃鸡蛋羹吃到干呕的模样,我不禁产生疑问:“遇到问题通过争吵能解决问题吗”
亲子僵局,多数是从错误沟通开始的
前几天,表嫂一脸无措地向我哭诉说:
“我受不了那小子了”
“我真是失败呀,不知道怎么养的,他现在就是把我当成了仇人”
“昨天还对我嚷嚷,让我别管他,说我太烦了”
“我们现在根本就说不成几句话,我现在都想把他放弃了”
……
因为管不了,所以想放弃孩子
听起来好像是管不住的无奈,其实是失败中的错误沟通
印象当中,表嫂就是一个 精益求精 的女强人性格,做什么事情都 励志 做到最好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她对自己的儿子阳阳要求就相对于比较严格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一个字没有书写标准,就会立马提醒说“这个字不行,擦了重写”
又或者,背课文的时候又喜欢 咬文爵字 ,出现 漏字、错字 又直接否决说“你根本就是不会背,赶紧拿去多读一读,等背熟了再来找我”
也许是太严格了,以至于阳阳长大后对妈妈的 语言反响 比较应激,很多时候话还没说句话就开启了争斗模式
其实,和孩子无法沟通的 亲子僵局 并不是一开始的结果,一般都是由沟通态度 反射 出的沟通结果
还是拿表嫂来说吧
对孩子 精益求精、咬文嚼字, 没有错
但,我们在和孩子沟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注意方式呢
当你把孩子当成一个 有自尊心 的平等伙伴去看待时,考虑的东西多了,和孩子的说话方式也会变得和气友好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保护自尊心的正确方法,也是不过度打击、不过度顺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慢慢成长
家长呢,只需要做个台下观众 认真欣赏、适实提点 即可
家庭气氛,吼骂下孩子很难有安全感
昨天晚上,女儿吃了一个小时的晚饭
看着边吃边玩并且说了还不听的女儿,我终于忍不住了
我朝着她大声吼道“都几点了,你是不是想把饭吃到结冰呀,明天不上学了吗”
大分贝声音,很明显把女儿吓得一惊
她撒娇地一把冲进我怀里,然后带着委屈的声音说:“你差点把我的心都吓碎了,妈妈,你能不能小点声音呀”
本来还是比较烦躁的心情,一句“把我心都快吓碎了”,立马引起我的 反思
明明是在说吃饭的问题,可随着抱怨的声音、焦躁的心情失控后,对孩子的吐槽就越发喜欢钻 牛角尖
有些时候呢,甚至还不停地“翻旧账”,恨不得一口气就把女儿身上所有的缺点都一一数落出来
而在这种比较负面的状态下,一般也不会给孩子 太好语气、友好态度
之前看过一条视频,是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
只见,妈妈每辅导一道作业题都会吼着嗓子去读题
读完题后,又会直接反问孩子“能听懂吗?知不知道什么意思”
那种比较强势的气势隔着屏幕都感到紧张
如果孩子摇摇头,会骂骂咧咧地吐槽“上课都干嘛去了,这么简单还不会,真笨”
如果孩子点点头,但到做题的时候又掉链子了,妈妈每说一个字就加大音量,直到把孩子吼得连点头、或者摇头都不敢
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把当天的知识掌握消化
可如果孩子连“会”还是“不会”的想法都不敢表露了,那辅导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好的家庭气氛,特别是在吼骂下成长的孩子很难有安全感
好好说话,才是你跟孩子的正确沟通
和孩子好好说话,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最正确态度
5岁萌萌,是个 古灵精怪 的小丫头
有一次,被妈妈大骂一顿吼后直接说:“妈妈,你要对我好好说话,别人跟我说话都那么温柔客气,你要是太凶了,就会没人理你了”
而愤怒气氛上升的妈妈呢,也在萌萌丫头的“好好说话”提醒下意识到自己身上问题
也可以说,改变情绪态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情绪到达冰点有个理智的人提醒,又甚至需要一个“护短”的人去暖人心
有这样一个视频
一位爸爸开车停在路边,正在责怪不小心把手机弄丢的妈妈
女儿听到后,立马挺身而出用“护短”成功化解一段可能陷入争吵的僵局:
女儿“别说我妈妈,行不行”
爸爸:“那你妈妈把手机丢了”
女儿“手机丢了就丢了嘛”
爸爸“你,你掏钱买呀”
女儿“你,你的口水都吐我脸上了”
……
呆萌的声音再配上“护短”的情调,想必有情绪也发不出来,哪怕有委屈也觉得好受多了
所以,“好好说话”就是缓解关系的最直接方法,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是一样
不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护短”可不是 一个骂着、一个宠着 ,是通过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感到被重视的安全感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字迹比较冲时我们可以“护短”他们的态度
告诉孩子“瞧,你今天写作业的坐姿就比昨天端正多了,所以你的字也越写越漂亮了”
而在这种“护短”效果下得到认可的孩子会 积极乐观 ,当坐姿越来越端正了,写出的字自然也 越来越认真、越来越端正 了
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也要以礼相待
和孩子“好好说话”,看起来是属于情绪、和态度的事
其实,亲子沟通的语言表达也是需要以礼相待的高眼界
有这样一位女孩
每天都会从家里拿好吃的、好玩的到学校送给同学
妈妈发现后问女孩“那些东西你都不喜欢了吗”
女孩说“喜欢呀”
妈妈又问“你还喜欢的话,为什么要送给同学呢”
女孩答“因为他们会对我说谢谢,这些话我平时从来都没有听过”
听到这里妈妈一愣,原来“舍不得”还要 相赠 的背后,竟是对“谢谢”这句话如此 执着
而这位女孩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的 语言沟通 也需要父母和孩子以礼相待
可惜的是很多长辈都没有 领悟 到这一点,他们觉得“我们是亲人,那么客气干嘛,太客气了显得见外”
而我却认为,这种“客气”不叫客气、而是冷暴力
就拿亲人不需要“客气”这件事来说吧
那些觉得“自己孩子要说什么谢谢”的家长,他们现实中就是属于两副面孔
即:1、在家说骂就骂,2、在外轻声细语
我认识一位男性朋友,自从结婚后就很少跟家里面的父母联系
很多人都说,这就是典型的娶了媳妇忘了娘,可真实情况却是“和父母没有办法友好沟通”
朋友说:
“每次打通电话,我爸妈就问:有啥事呀”
“难道没啥事就不能打电话了”
“有时候明明想打电话聊聊天,他们一问有啥事呀,这就把聊天的路给堵死了”
……
如果说这类泼凉水的父母就是不会聊天,可他们到了外边热情地逮人就拉手闲聊,甚至还腔调嗲嗲地说:
“你怎么如此棒呢”
“哎呦呦,我看到了,你可优秀了”
“呀,这是哪家的小朋友,太可爱了”
……
这种 “在外是客气、回家是冷脸” 的态度,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一种冷暴力
特别是你上一秒还夸别人优秀,而下一秒把孩子劈头盖脸大骂时,那种变脸比翻书还快的冷暖不一,又如何让孩子内心平衡呢
或许你觉得“都是自己人,不会计较那些的”
可从心理角度来说,子女对父母的领域感特别强,你带给孩子的是依靠、也是安全感
如果每天对外人客客气气、回家就黑着脸,那不是冷暴力是什么呢
所以,会聊天的父母要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如果孩子平时在家里没有被“谢谢”,又或者没有被父母和亲人以礼相待,随着后期的年龄增长,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会圈子、生活居所后,不会聊的父母和孩子会越来越陌生,也会越来越冷漠
态度决定结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跟孩子“好好说话”
那么,关于“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的幸事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