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琳
(资料图)
“为什么每家银行都有这么多手机银行APP?信用卡和借记卡还需要下载不同的APP,有时候只想查询余额还得在一堆广告界面里找半天……”聊起银行APP,客户小婉忍不住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吐槽,她最终选择了APP的关怀模式,“页面瞬间清爽多了。”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手机银行APP因其数量过多、功能冗杂、频繁推送弹窗等被用户诟病的问题,不少银行已通过持续迭代升级,提升轻量化服务响应用户需求。此外,有银行正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场景,推出本地生活服务类APP,以高频生活场景、促销活动带动用户增长,提升用户活跃度。
持续迭代升级
“我手机里光一家常用的银行就有4个APP,再加上其他银行的APP,还有支付宝、云闪付、数字人民币、京东金融、美团钱包等APP,感觉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了。”53岁的张先生说,自己平日里基本只使用银行手机APP里的查余额和转账功能,其他功能极少用到。
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当下,手机银行APP成为商业银行触达和经营客户的主阵地。但一直以来,APP数量繁多、功能冗杂、频繁推送弹窗等问题也常被客户诟病。对此,不少银行通过持续迭代升级,提升轻量化服务水平响应用户需求,提高手机银行的用户体验和智能化水平。
例如,工商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以系统更轻、交互更简、功能更精、服务更柔为目标,坚持“把服务做‘轻’,金融体验更轻简”理念,对手机银行8.0版本做了轻量化提升,核心高频交易响应效率提升超过20%。
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围绕“轻松一点”理念,聚焦客户体验,发布个人手机银行7.0版本,在财富投资、信贷融资、场景金融、数字安全等方面进行流程重塑和功能升级,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便捷化的移动服务。
增加用户活跃度
“用‘建行生活’APP已经三个月了,平时点外卖时叠加建行优惠券,用下来挺划算的。还有美食券、商超券、出行券等。”小涂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薅羊毛”经历,截图显示系统已为小涂累计节省400多元。
当下,不少银行正以非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场景,推出为用户提供美食、商超、外卖、电影、出行、装修等本地生活服务的APP,以高频生活场景、促销活动带动用户增长,提升用户活跃度。“建行生活”APP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建设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在推出不到两年时间里,“建行生活”APP客户数已达1亿规模,平台日均交易规模达百万单、交易额达1亿元。平台承载着本地民生消费领域的各类场景,聚合该行各种营销活动的权益和消费金融产品,面向C端消费者提供“场景+权益+金融”的互联网体验服务,并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平台化运营和长尾金融客户直营。
兴业银行2022年年报显示,该行生活服务类APP已从“好兴动”升级为“兴业生活”,推出“车生活”专区,打造绑车、养护、新能源、出行等功能板块,上架车优惠券,搭建一站式用车服务场景。并在该平台上线绑车功能,完善车主与车辆数据建设,实现绑车获客功能。
需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手机银行APP使用率越来越高的当下,如何增加客户黏性是银行面临的挑战。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细梅看来,个性化、智能化是破解服务同质化的重要抓手之一。王细梅建议,银行可以基于客户画像及需求分析,提供适配的个性化产品及服务推荐,提升银行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
事实上,多数银行已关注到细化客群以匹配相关服务的重要性。例如,在适老服务方面,招商银行APP“长辈版”增加“颐享专线”服务,为老年客户提供快捷接入一站式专属人工服务。
微众银行则针对视障群体,推出“微众银行APP无障碍版”,首创无障碍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和耳机模式,使视障者可以独立完成银行账户的开立、转账、储蓄、理财等业务,提高了视障者的生活便利度。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建议,银行在制作手机APP时要注重用户的交互和互动功能的设计。注重系统架构和技术创新,提高手机APP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等。